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规划(2024学年)

发布时间:2025-11-03浏览次数:10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城乡建设与生态文明发展需求,具备环境艺术创意设计与工程实施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将系统掌握室内空间设计、建筑装饰艺术等核心技能,熟练运用CADSketchUp3DMAX等专业设计软件及BIM技术,能够完成从项目前期调研、方案构思、效果图表现到施工图纸绘制、现场施工指导的全流程工作。通过"艺术+技术+项目"的深度融合培养,使学生具备创新设计思维、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职业素养,胜任室内设计师、环境艺术设计师、软装设计师等岗位需求,适应绿色低碳、智能化、人性化的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新趋势。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文化素质

普遍性要求:高职毕业生应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包括了解国家历史文化、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专业要求: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毕业生应进一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对中外艺术设计流派和风格有基本的认识,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类型的设计作品,同时注重文化素养在设计中的体现。

职业素质

职业道德:毕业生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尊重客户隐私,不泄露商业机密,能够遵循行业规范和职业操守。

工匠精神: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注重细节,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设计水平。

创新精神:鼓励毕业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颖的设计理念,推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创新发展。

信息素养: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资料搜集、数据分析和设计表达,提高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

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毕业生应树立严格的质量意识,注重设计作品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同时,积极倡导环保理念,在设计实践中优先考虑环保材料和可持续设计方案。

身心素质

身体健康:毕业生应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能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心理健康:毕业生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自我调节情绪和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同时,应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与同事和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能熟练掌握图形、图像设计、处理软件,且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制作。

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4)了解各类材料,及工艺制作方面的相关知识。

5)了解中外美术发展、设计发展历史,掌握审美规律。

6)了解应用设计领域各类知识要素,综合运用。

7)熟悉本专业政策法规,了解国内外环境设计改革发展动态。

3.能力

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掌握专业造型制作能力。

3)运用各种媒介设计制作,根据不同创意形成视觉设计,掌握视觉传达设计能力。

4)运用素描、色彩、构成等进行主观表达意识,掌握专业基础表现的能力。

5)掌握专业设计效果展现能力。

6)掌握设计与制作流程的能力。

7)具有专业团队交流、协调合作的能力。

8)掌握综合创新创业的能力。

9)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反思与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