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强化高校教师廉洁从教意识,9月19日,外语外贸学院党支部组织全体教职工赴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开展“传承行知精神,弘扬清廉师风”实地研学活动。教师们在珍贵馆藏中感悟人民教育家的崇高品格,为育人工作注入精神力量。
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位于宝山区武威东路,绿树掩映间尽显庄重静谧。馆内丰富的实物展陈、翔实的文献资料与生动的多媒体影像,全方位还原了陶行知先生 “以教育救国” 的光辉一生。
活动中,教师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清风行知・师德寻踪》任务单,聚焦 “初心、实践、仁爱、清廉、使命”五大主题开展研学。
泛黄的《中国教育改造》手稿上,“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的理想力透纸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烫金题词前,老师们驻足沉思,先生“爱满天下”的胸怀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深深触动每一位参观者。
深植师德之根:于“生活教育”中践行育人初心
在“山海工学团”主题展区,纪念馆以场景复原、老照片、唱片等馆藏,生动再现陶行知先生推行“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实践历程。展柜中,1935年先生交由上海百代公司录制的《小先生》唱片格外醒目,“小先生,学问强,教同学,忙又忙”的旋律,让教师们直观感受到其推动教育普及的创新智慧。看到乡村教学场景复原模型,教师们感慨,先生反对 “死读书、读死书”,主张“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这与当今高校“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的理念高度契合;而他放弃城市优渥条件、躬身乡村教育的行动,更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鲜活教材。
多位青年教师表示:“师德既要存于‘心’,更要见于‘行’,需在日常教学中改进方法、践行实践”“师爱不是简单的情感流露,而是有温度、有深度的责任与智慧。”“要把‘爱满天下’的情怀融入教学与学生培养,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筑牢廉洁之基:于“清贫坚守”中守护教育净土
馆内展出的缝补多次的长衫、简陋生活用具、拒绝优厚待遇的信函等实物,无声诉说着陶行知先生的廉洁节操。“康韵悠长 陶公风范——清廉陶行知专题展” 中,一个个公私分明的故事,展现其“一生淡泊明志,公私分明”的生活态度。陶行知毕生投身教育,始终坚守“不拿教育一分私财”的原则,甚至将稿费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与办学,直至逝世仍两袖清风。
老师们在学习单中留言道:“陶行知先生是高校教师廉洁从教的典范。”“‘两个口袋’的故事体现了陶先生廉洁自律的高贵品质,教师要把职业操守放在首位,时刻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用清正廉洁的人格影响学生”。
参观尾声,老师们共同重温《新时代上海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并表示将以此次研学为契机,从陶行知先生的实物与事迹中汲取力量,接受廉洁文化的灵魂洗礼。
此次参观既是深刻的师德教育,也是生动的廉洁文化熏陶。未来,外语外贸学院将继续推动红色教育与师德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师生传承行知精神、淬炼师德初心,以坚定使命与清廉作风,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