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至6月26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外语外贸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携手“石榴籽”帮扶队创新采用“数智技术+文旅帮扶”模式,积极推动上海与喀什两地文旅融合及产业升级。作为这份跨越山海帮扶情谊的践行者,不仅加深了沪喀携手同行的联结,更以实际行动展现院校服务社会、助力区域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走访古城探脉络,数智帮扶启新篇
6月17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石榴籽”实践帮扶队抵达新疆喀什,首站来到喀什古城进行实地调研,队员们实地调研古城建筑风貌、民俗文化传承现状,为后续数智化赋能采集一手素材。
座谈交流聚合力,共绘文旅新图景
实地调研后,帮扶队整理调研资料,开展队内讨论,在参考了上海智慧文旅建设的成功案例后,结合喀什古城特色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初步的数智化赋能方案。随后,团队与喀什市文旅局、共青团喀什市委员会以及古城景区管委会展开深度座谈会。
会上,双方围绕喀什文旅资源的特色、数智化升级的痛点与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喀什市文旅局详细介绍了当地文旅发展规划与传统推广模式瓶颈,景区管委会负责人则向帮扶队介绍了古城景区当下数智文旅的建设情况,并向同学们提出了具体的帮扶需求。
“石榴籽”实践帮扶队队长朴惠兰则向喀什市领导们介绍了此次实践活动的初期帮扶方案,重点讲解了数智技术中的3D建模、虚拟导览等数智技术在文旅场景的应用案例。
“石榴籽”实践帮扶队队长朴惠兰向喀什市领导们介绍团队“石榴籽”实践帮扶队与喀什市领导们合影
数智赋能加速度,重塑文旅新体验
基于前期调研与座谈成果,石榴籽实践帮扶队迅速投入到技术攻坚中。队员们将运用3D建模技术,对喀什古城标志性建筑、民俗工坊进行高精度数字建模,从建筑纹理到民俗活动场景,力求还原每一处文化细节,让游客在虚拟世界中也能感受到古城的真实魅力。同时,搭建数智文旅体验框架:整合喀什古城内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民俗风情等信息,丰富现有的“喀什古城”文旅数据库,并将其嵌入虚拟导览程序的民俗故事互动模块,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互动的旅游体验。
这些数智化举措,不仅为喀什文旅增添“科技翅膀”,更带动当地文旅服务的全面升级,助力喀什从“传统文旅目的地”向“数智文旅新标杆”迈进,形成“数智引流-体验升级-产业反哺”的良性循环。
帮扶队队员整合素材,讨论建模框架。
帮扶队队员进行3D建模技术操作页面
展望未来:持续深耕,让数智文旅点亮沪喀情
未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石榴籽”实践帮扶队将继续深化与喀什市文旅局、喀什市团委、古城管委会等单位的合作,持续挖掘数智技术在文旅产业的应用潜力。计划拓展线上地图、沉浸式游览等合作板块,助力喀什文旅产业实现全链条数智化升级。同时,帮扶队还将积极探索虚拟交互在边疆文旅方面的更多可能性,验证UE5引擎在复杂古建建模与多人在线交互中的适用性,为后续边疆文旅项目提供坚实的技术储备。
相信在沪喀携手的共同努力下,数智文旅将成为联结两地的新纽带。它不仅能让喀什的古老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更能续写沪喀协作、文化共兴的动人篇章。尤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将深刻促进民族团结,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现喀什古城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各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