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由青少年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为此,商务外语系特别成立了暑期"探访中华老字号,传承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团队。 8月24日-26日,由商务外语系团总支书记王雪老师、团总支副书记杨丹老师带队,外语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别前往宁波冯存仁堂、缸鸭狗以及黄古林草席博物馆、黄古林草席厂进行观摩、访谈。
冯存仁堂,是一家已有350年历史释义为“存济之心,赠仁于众”江南的传统老字号中药店。实践团抵达后,冯存仁堂经理人楚先生首先带我们参观了冯存仁堂门店,向我们讲述了冯存仁堂的历史。随后接受了采访,采访问题中他着重指出中医药老字号的发展问题就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中医药的发展,需要去创新、发展,在互联网下继续发扬。随后,我团队对冯存仁堂传承人张立国先生进行了采访,采访中张立国先生向我们讲述了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医药老字号行业所发展的变化,以及面临的困难,并期待国家与社会对老字号给予更多的支持。随后张立国先生也亲自向我们展示了从中医看诊、开方、抓药等过程,抓药过程严谨复杂,也让我们了解了中医的奥妙。
一口水缸,一个麻鸭,一只黄狗,就成了一个中华老字号-缸鸭狗,缸鸭狗汤圆名字的来历是由他的创始人江定发先生的小名的谐音而来-江阿狗。顶着炎炎夏日实践团到达了下一目的地。此刻,在这个充满集市氛围的小吃店门口已经有好多人在在排队了。在店里,洋溢着汤圆的醇香,当然还充满着客人对老字号汤圆的喜爱。“不仅仅是冲着老字号,也是为了这里的美味而来……”,一位受采访的母亲向我们说道,看着认真吃着汤圆而无暇顾及镜头的小朋友,大家不禁笑了起来。李店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缸鸭狗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在遇到这种美食甜点又了解了它的制作工序后,同学们不禁跃跃欲试。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参与体验的同学终于有幸进入了后厨,跟随手艺人学习如何制作传统宁波汤圆。在这过程中,大家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手艺人对于传承老字号艰辛,也收获了自己亲手体验做汤圆的完美成果的乐趣。
宁波黄古林草席享誉盛名,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古林草席博物馆馆长蒋福寿先生热情接待了 实践团并接受了采访。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里,我们了解到黄古林草席的文化历史、现阶段面对的市场冲击以及黄古林人对未来的展望。采访结束后,馆长老先生热情的带领我们参观了黄古林草席博物馆。摆满了展览品与编织工具的展示柜无声地向我们述说着草席编织发展的不易和手工艺人独有的那份淳朴。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只待在博物馆的展示柜里,它是存在在我们身边的,有生命的一股神秘力量。商务外语系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为期两天的宁波行中收获良多,同学们对老字号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次活动充分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继承和中华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同学们纷纷表示原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贡献力量。